返回

新闻详情

西安会计培训:关于建造合同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的相关规定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来源:西安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18/1/25 15:00:13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对照会计准则与新税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下列差异:

首先,税法规定按完工进度确认建造合同应税收入的前提是履行建造合同时“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而会计准则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建造合同纵跨若干会计期间(不一定要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且建造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目的在于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合同进度及各期可比业绩的会计信息,体现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相关的规定为:“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对建造合同分期确定计税收入的前提是。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新税法中将”一年“改为”12个月“,为什么作如此变化呢?原规定存在的问题是:”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究竟是指建造合同跨过一个纳税年度,还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65天或者12个月呢?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计税结果,经常引发税企争议。按照新法规定,如果一项建造合同的开始至完成持续时间不超过 12个月,则不强求纳税人必须按照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应税收入。如果在此过程中,因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会计核算未分期确认合同收入,则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不产生差异。

其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删除了原规定中的“可以”二字,只要建造合同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新税法即要求分期确定计税收入时,不考虑纳税人经济利益是否流入,即不以国家税收来承担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在纳税年度汇算清缴时,企业所得税计税收入=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合同总收入。如果此时会计核算中未分期确认收入,或只是按照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确认会计收入,则由此而产生暂时性差异。

再次,成本加成合同以合同约定或其他方式约定的成本为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来确定工程价款,并据以进行收入计量。在实际征收管理中,税务部门偶尔会以纳税人的建造成本不能可靠验证,特别在该纳税年度内尚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纳税资料等为由,重新核定其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最后,建造合同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而税法要求纳税人按月度或者季度进行所得税预申报,而按年度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并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税法只强调年度内预缴税款方法的一贯性,而不强求其准确性,且季度预缴税款如果存在少缴情况,不以偷税论处。因此,在一个年度内,不妨保持会计与税收间分期收入的一致性;而在年度纳税申报表与会计报表之间,则应关注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差异问题。

上一篇:西安会计培训学校:出纳工作中做到日清月结

下一篇:济宁会计培训:登记环节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