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速度加快,跨国融资与投资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趋势表明,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投资机会,公司则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的资本。然而,这一发展却遇到一大障碍,即作为资本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因会计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缺乏可比性。这使得资本市场交易成本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具体表现在:
会计准则的国别差异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资金的国际流动使相关国家认识到对世界各国会计规范进行协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采用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会计准则,降低全球投融资的成本,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竞争。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自197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国际会计准则,然而,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民间机构,它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缺乏强制的约束力,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按自己制定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处理会计事务。由于各国的经济、文化、历史不同,各国会计准则之间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依据这些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产生影响,误导投资者,增加企业跨国融资的难度。如一个A国企业要到B国证券市场融资,该企业按照A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盈利的,但按照B国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却可能是亏损的。2000年中国石油、中国联通、海洋石油等公司在海外上市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显然,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要在国际投融资或者经济往来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的差异,不仅大大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模糊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给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带来混乱。
国际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不同,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各国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是不同的,一般要求按照本国会计准则编制会计信息,有些国家还允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IAS)提供会计信息。这意味着如果A国企业要到B国证券市场融资,就必须按照B国的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若B国允许)编制财务报告。对许多企业而言,即使其产品的技术标准非常先进,可以通行国际市场,但如果其财务报表不是按资本市场所在国或者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编制的,而是遵循本地区、本国的会计准则报告的,它们就根本无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跨国融资。
上一篇:解析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下一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