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内部审计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内部审计既可起到纠错作用,也能为今后防错发挥警示作用,对腐败行为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由于机构设置的附属性和人员编制的特殊性,内部审计往往能更方便地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潜在问题,这比其他任何检查监督工作都更有效。管理层应该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将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承认内审的地位,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给予强有力的权力和物资设备支持,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二)明确目标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本单位的总体目标而进行,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目的,要深刻领会到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监督是手段,其本质目的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
(三)健全制度内审制度是开展内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切忌搞只重形式、忽视实际效果、难以操作的制度,使内部审计制度真正能作为可靠的工作依据。
(四)完善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和手段。第一,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内部审计不仅要对单位财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且还要对资金效益、管理漏洞、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第二,提高内部审计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第三,推进内部审计技术。将财务审计和风险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增加对财政资金的绩效、决策评议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对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也要进行监督和评价。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不仅要处理好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要从本质出发,深入分析原因,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五)提升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审计工作能否客观、公正、权威地开展。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一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通晓法律、建筑工程、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知识。内审人员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适应工作需要。二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道德修养。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个人操守准则、正直品质以及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三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单位除了要求内审人员参加财政部门规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外,还要积极鼓励其参与最新财经、审计法规的专业培训,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全面考察,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其审计业务技能水平。
上一篇:行政单位财务有哪些规则
下一篇:了解出纳怎么结账、对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