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了解企业如何处理研发费用


来源:郑州恒企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21/3/27 16:05:53

一。正确运用新会计准则、合理选择处理方式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在与会计准则的协调方面比旧税法更为充分、合理,有效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这也成为企业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纳税筹划点。由于税法并没有对研发费用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做出具体规定, 因此还需借鉴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加以衡量。因此会计处理的不同可显着提升当期业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 从而获得货币时间性价值。选择费用化处理,可以增大当期费用扣除金额抵减税前利润,减少本期应纳所得税税额,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选择资本化处理,可以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在削减费用的同时,所有者权益会增加,资产结构会发生变化,权益比率上升,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也会同步提高。

实质上,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单纯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问题,还涉及到企业创新成果的价值转换与合理节约税收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控管理机制,使研发费用的归集更为清晰。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应加强新会计准则学习,判断研发活动费用支出阶段,正确运用研发费用确认计量的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避免因后期调整而造成税务风险。

二。明确研究与开发阶段划分标准

企业研发活动,应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前者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后者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等。企业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标准。

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活动的复杂性、风险大,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明确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尤其是对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若没有制订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企业对研发活动阶段划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 这样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只有制订具体操作的依据, 明确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才能合理地选择研发费用处理方式。

三。加强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管理

企业必须健全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才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若承担研发活动的人员还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将人员支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费用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之间进行分摊; 每个研发项目应单独核算,共同费用应合理地在每个具体项目之间分摊,不能准确地会计核算的研发费用不能加计扣除。在会计核算时应注意会计与税务口径的差异, 税法严格规定了八项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而会计政策规定可以归集到研发费用的内容范围较广。因此,企业在对研发费用进行会计核算时,既要全面核算研发费用, 又要准确归集其中可以税前加计扣除的八项费用。

四。有“条件”的资本化

这种处理办法主要针对规模较大、科研创新活动比较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这类企业研发投入比较大,且研发结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比较大,应该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进行处理。对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进行改进,选择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方法,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对当前利润的冲击,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这样企业管理者也会继续进行研发活动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还可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而增加企业价值。

但是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而且税法对资本化的时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企业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如果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考虑充分利用税收优惠与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会更多地选择费用化处理,尽可能只将依法申请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资本化为无形资产,如果预计近五年内难以产生足够的利润来享受加计扣除带给企业利益时,企业则应积极创造条件,将研究开发费资本化为无形资产,在以后更长期间内摊销加计扣除。


上一篇:财务管理:创新基金财务评审标准

下一篇:财务科目:应付利息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