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会计利润是利润总额吗


来源:长恒恒企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21/6/28 11:20:46

会计利润不等于会计利润总额,会计利润总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加减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得到。

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会计利润表中如何计算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

利润表是多步式的报表

一、营业利润

二、利润总额

三、净利润

步骤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和利润总额有什么区别?

利润总额是相对于利润表各种利润的一个概念。因为在利润表里,利润分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可分配利润、净利润等。

会计利润是相对于应纳税所得额而言的一个概念,如果硬要和利润表里的各种利润扯上关系的话,应该利润总额的概念是一致的。如果没有纳税调整项目,二者的数值是一致的。

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有什么不同?

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虽然有直接联系,但他们完全是两个概念,基本不存在相同点。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1]利润总额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它与营业收入间的关系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上一篇: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下一篇:会计主要做什么工作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