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使用审计软件开展售后维保费用审计案例


来源:南宁恒企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22/11/16 15:42:32

一、案例背景介绍

某汽车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特大型汽车制造公司。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生产车型种类日益增多,产品售后维修保养的理赔费用规模日益增加。公司的售后维修业务全部委托外部的特约维修站开展服务。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维修站投资主体众多,管理水平不一,且规模和结算费用逐年增加,全国已有600家。尽管对该维修保养业务已有专业部门进行管理,明确了业务收费标准和结算审核流程,但由于该业务的自身复杂性仍为高风险领域,审计部对售后维修保养业务及相关理赔费用结算流程开展了专项审计。

二、审计策略与目标

1、审计目标

针对上述存在的风险问题,全方位深入了解售后维保业务和分析相关结算费用的管理现状,发现流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揭示系统性风险,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促进公司该业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

2、审计策略

借助审计软件对全业务链持续监控、预警和数据分析,对售后维保业务的各个环节开展全方位审计。再通过对异常业务和数据进行现场的核实与调查原因。

三、审计实施及方法

第一步:做好业务流程的内控测评

鉴于全国维修站规模巨大,而审计资源有限,我们需要借助Arubutus审计软件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开展审计工作。我们收集公司内部所有关于售后维保费用的所有流程制度及结算标准,做好现场调研和内控测评工作。根据业务规模、风险程度、重要性和历年该业务审计结果等多个维度进行抽样,选取了3家维修站开展管理薄弱环节和业务信息系统数据的调研摸底。

第二步:结合内控测评提取审计数据

1、审计数据获取。

由内控测评结果得知,公司的售后维保费用在结算中存在管理漏洞。如结算标准规定:维修站完成客户修理业务后,由维修站向公司提交客户信息,若客户的产品购买期规定质保期内的则可以获得免费维修,否则由客户自行承担产品维保费用。但客户的产品采购日期均为维修站填写,公司售后结算部门进行审核。但该部门并未通过公司销售部门采集客户产品采购日期。故产品的售后审核审计人员通过内控测评环节向售后和销售部门都提出了审计数据采集要求。售后部门负责提供全国近3年所有支付的售后维保结算费用明细,销售部门提供客户的采购日期信息。

2、数据分析阶段。

通过Arbutus审计软件,我们将审计售后部门的数据与销售部门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关联。通过关联我们发现,大量获得免费维修的客户实际采购日期均早于维修站填报的产品采购日期。

第三步:现场核实

在确定抽样样本后,我们成立了现场审计项目组,成员3-5人,由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人员根据前期数据分析阶段获得的审计线索,带着问题进入现场审计,重点是通过访谈沟通对在违规填报产品采购日期的问题进行深入追查,并与存在违规问题的维修站进行了问题确认。

四、结果及建议

通过此次专项审计,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发现管理问题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向在三年内违规填报信息获得维保费用的维修站扣回多结算的费用267万元,审计整改后可实现降本100万元/年。在审计项目中还一并梳理其他业务风险,建议售后部门加强内控,在审计指导下进一步提升了售后维保费用风险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其他审计发现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思考及启示

在传统审计手段下是无法发现数据匹配方法带来的审计发现的。而审计软件充分融入了大数据思维,全面整合各部门的数据。通过审计发现实现公司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的环节,避免了信息孤岛对费用结算造成的损失。

对审计人员而言,内控测评和数据分析是两个抓手,缺一不可。在内控测评环节,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到管理漏洞,同时采集到审计数据。而数据分析又验证了审计人员对管理漏洞和内控缺失环节的猜想。只有通过审计工具和作业运行机制创新才能实现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上一篇:税务部门全力破解企业“注销难”梗阻

下一篇:存货计价背后的成本确认逻辑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