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国企理财的误区二:银行理财万无一失


来源:阜阳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18/3/7 10:09:44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企理财都是依靠银行这个平台进行的,“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大一部分与国家战略实体项目挂钩,比如房地产、黄金、水利项目等,风险较小,这是国企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宏波表示。

“加上银行本身资金面大,就算一个产品亏了,也可以从其他方面给我们补偿。”吕勇坦言。

但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未必都是旱涝保收、万无一失的。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是银行理财产品,但不一定低风险;第二,是银行理财产品,但不一定保本、保收益。第三,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可能是银行帮忙代销的产品。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国企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识和议价,目前仍存在缺憾。

首先,风险鉴定模糊。某种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高是低,是否存在隐性风险,就国企而言,尚无一套完备的、科学的鉴定体系。

“某些银行客户服务人员为了追求业绩,往往只向企业介绍产品的优点,而对风险避而不谈。”侯儒波指出,银行口头承诺的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其实并不具备法律效应。只有在企业与银行的主合同中,明确写出保本或保本保收益的,才具有法律效应。“一切口头承诺或个人承诺都只是一种‘抽屉式’交易,企业不能轻易相信。”

其次,缺乏与银行议价谈判的能力。对于协议存款等可以议价的银行理财项目,国企并不具备议价谈判的条件和能力。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公司原来选择某银行推荐的协议存款,利息比较低,而合同一签就是好几年。而另外一家国际企业选择同项产品时,则经过与该银行的谈判,拟定了较高的利息,这中间的利息差额竟达好几十万元。这种损失完全是应该避免的。”

上一篇:CPA审计与政府审计期望差距之综合评述

下一篇:国企理财的误区四:理财不需要专业团队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