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审计构建模式缺乏可行性。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有受监事会或董事会的领导和受总经理领导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对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起一定作用。受监事会或董事会领导的模式中,审计机构以相对独立的身份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成果,但往往会与经营者之间发生误解,在审计过程中会碰到较大阻力,并受到经济利益的限制,致使内部控制审计无法进行。受总经理领导模式虽然是服务于公司经营目标,但是当领导参与或法人违法乱纪时,内部控制审计往往无能为力。
二是对内部控制审计重视度不够,导致其缺乏权威性。
在大多数企业里,领导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审计,使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行,甚至是隶属于其他部门;而有的小企业根本就不设置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这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受各方面利益因素的制约,使其不能真实、深入、客观、独立、公正地开展工作。此外,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制度、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工作时,全靠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并且依法不力,这样就会对内部控制审计有很大影响,导致审计的正确性、权威性下降。
三是内部控制审计标准不同。
在内部控制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是依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呢?调查数据显示,31%被调查公司没有建立审计标准,其余的被调查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基本规范为标准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缺陷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意见的类型,注册会计师在判断缺陷程度方面也没有统一的依据,大多数以内部控制标准为依据,但内部控制标准只是一个最低标准更没有具体化,而且可能与企业环境也不相适应。
四是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落后,审计人员缺乏。
在实际中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严重缺乏。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资源不足成为普遍现象,并且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大多数为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和金融,专业性不强,社会经验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后续教育跟不上,这些成为制约内部控制审计停滞不前的因素之一。
上一篇: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下一篇:遵循审计程序完善内控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