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听起来好像应该交与会计师去做,且慢!业务经营审计是为了要发现低效率和不经济的做法。经营分析师、经济专家以及社会心理学专家常常是这项工作的最好人选。
经营审计经常被用于业务流程的流量分析,它可以勾画出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所进行的各种作业的流量,确认所有关键的决策因素,并且分析它们可能的后果。这一点若能够完全做到,就不会留下任何未处理好的细节(即不明确的决策路径),这样经理们就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决策的过程,并且找到有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
对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QI)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企业来说,业务流程分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特种化学品和工程材料公司 Engelhard为例,在该公司,业务流程分析为六个业务单位分别确定了六到十二个关键流程。业务流程分析团队还为每个流程找到了最佳改良点,即这些地方的微小改进会产生重大的绩效改善。举一个例子,生产排班就是一个最佳改良点,因为只要稍稍增进其精确性就能导致库存水平的显着下降。
中间指标监控法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是,会计师的成本报告出来时,成本已经发生了,做什么都来不及了。你只能考虑将来怎么办,但将来的情况又不可能和过去一模一样,所以你总是在救火,却无力防火。
有一种方法在这方面能有所帮助,就是找到成本的中间指标——能够每天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些元素。这有点像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如果一个中间指标超出了范围,就意味着成本也会超标。这就使经理们有机会在情况恶化之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和纠正。
美利肯公司(Milliken & Co.)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公司采用了几个中间指标(有时也称为绩效的非财务指标),包括前置时间(lead time,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或产出时间(throughput time,即从头到尾的生产时间)的减少,变动时间(change time)或设置时间(setup time)的减少,以及停工时间的减少。对这些新领域的关注,使公司在生产流程改进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取得有了积极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