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会计差错以及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


来源:玉溪恒企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22/9/18 9:25:28

会计差错以及会计差错更正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简称《规范》)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简称《办法》)等法律规范中,分别对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和适用条件都做出了相应规定。在《基础会计》等会计类教材中,对会计差错以及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做了相应的介绍;在财会类期刊中,也有一些论述会计差错以及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研究文献。但是,通过仔细的对比研究发现,会计差错的更正在《规范》与《企业会计准则》、《办法》中的规定有所不同,而相关的会计类教材以及文献介绍得比较简单,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对会计差错以及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进行研究与规范,进而指导会计实务。

一、会计差错产生原因及对会计差错更正的理解

在会计实务中,难免会发生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的错误。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两种:故意为之与非故意为之。故意为之是一种主观故意,这种差错构成会计舞弊行为;非故意为之是一种非主观故意,产生原因有可能是会计人员的粗心而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做账时的身体或者精神方面过度劳累的原因而出现一些恍惚造成的,还有可能是会计方法的理解或选择错误造成的。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发生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的错误。这个会计差错的概念较具影响力,较具指导作用,其他地方的会计差错基本上也是沿用这个概念。但是它并没有去仔细分析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更别说区别对待。虽然以上几种原因都可能造成会计差错,但是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界定会计差错的概念时应该严格加以区分。

对于会计差错更正常用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更正法。实际上,会计差错更正方法并不简简单单指以上介绍的三种更正方法,而是如何对待会计差错的一系列问题,会计差错更正法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要做好会计差错的更正,不能仅仅更改数字就算完成。对于一个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差错更正的真正目的是在以后减少同样的错误。因此,会计差错的更正应该考虑更全面一些,不仅仅考虑更正方法,还要考虑一系列的管理方法与措施,如:采取什么措施减少会计舞弊;采取什么方法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以及过度劳累的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的理解等等。

二、会计差错类别分析

实际上,除了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会计差错之间还存在很多区别,下面就从会计差错产生的时间、产生的程序、会计差错涉及的会计科目、会计差错的重要性等方面来进行分类研究。

1. 会计差错的时间概念。会计上有一个会计分期的理论假设,即使同类型的会计经济事项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处理的方式不一样的,会计差错同样如此。时间在会计差错上的表现,实际上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和会计差错被发现的时间。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是指在查账时,会计差错出现的时间,比如说,发生记账错误的记账凭证上填写的时间。会计差错被发现的时间是指审核或查账时的那个时间点,又可分为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以及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

因此,如果会计差错被发现的时间和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处理起来较为简单;而如果这两个时间不是在同一个会计期间,那么就有可能涉及到会计事项的调整,处理起来就比较复杂。因此,会计人员在考虑会计差错更正的时候,必须考虑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与会计差错发现的时间是否同属一个会计期间。

2. 会计差错产生的程序。会计做账有一系列的会计程序,如;填写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科目汇总表、出报表等。从会计差错产生的程序来看,会计差错产生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原始凭证填写错误,从而导致记账等一系列的会计差错;②原始凭证填写无误,记账凭证填写错误,以致后面的一连串错误;③记账凭证无误,登记账簿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后面的一系列错误;④账簿登记无误,而报表数据填写有误。以上这几种错误都会形成会计差错,都需要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但是由于几种会计差错产生影响范围的不同,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这样才能更详细、更清晰、更有针对性。

3. 会计差错涉及的会计科目。不同的经济业务,在利用借贷记账法记账的时候,会涉及到不同的会计科目。在会计差错的更正处理时,经常需要考虑会计差错涉及到的会计科目问题,比如,没有涉及到成本类或损益类会计科目的会计凭证的差错,更正起来会简单一些,因为不需要考虑到所得税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如果会计差错涉及到成本类或者损益类的会计科目,则需要考虑所得税的调整等问题,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

4. 会计差错重要性。会计上的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是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标准。重要性的数量标准通常是指重要性的金额界限;重要性的质量标准往往是通过对各种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在实务中,由于定性标准比定量标准更难操作、更难把握,因此,对重要性判断通常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对于会计差错的处理,也需要应用重要性原则,比如,同样是销售商品,一笔金额为1 000元,而另外一笔金额为1 000万,那么这两种会计差错的处理就大不相同。通常在判断会计差错的重要性的时候,经常利用一些数量指标来进行判断,比如:国际“六大”会计公司使用的数量指南为:①税前净利的5 ~ 10%(净利大时用5%,净利小时用10%);②总资产的0.5% ~ 1%;③权益(净资产)的1%;④营业收入的0.5 ~ 1%;⑤根据资产总额与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比率,并选取同期会计报表中都较小的重要性水平作为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即较低原则)。

三、会计差错的更正处理

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时,我们既要考虑会计差错处理原则,又要考虑会计差错更正方法。

1. 会计差错处理原则。会计差错的处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改正数据,或者重新调整会计分录,在进行会计差错处理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之一:理清责任,有奖有罚。会计差错说到底是人的问题。首先要理清楚会计差错的产生的责任归属问题,如果是会计人员故意为之,则构成会计舞弊行为,那么必须根据行政法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制度着重处罚,坚决杜绝以后类似会计舞弊的发生;如果是粗心大意而无意为之造成的,则应该加以细心教导或者警告;如果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劳累形成的身心疲惫而导致的,公司则应该考虑给予会计人员多一些休息时间。对于较少出现会计差错的会计人员,应该加以奖励,真正做到有奖有罚。

原则之二:遵循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本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行为规范,任何会计行为都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如借贷记账法就必须做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同时需要有相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记账凭证的依据,会计差错更正同样如此。


上一篇:会计工作处理原始凭证的审核时需注意哪些要点

下一篇:教您怎样区分技术转让所得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