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灵感,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它特别的“无厘头”。但是,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灵感”,使得它可以经常的“光顾”我们,是很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做到的。
人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或者因为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突然有所领悟,这就是灵感。灵感思维是人们在文艺创作、科学研究中因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灵感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中的一种,实际上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例。
灵感思维关键时刻可以给艺术设计创作可以带来不可估量的启发。我们培养或者说训练灵感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在我们的设计创作中不再去单纯地依靠偶然的灵光一闪。而是运用灵感思维将灵感出现的概率大化。因此我们先了解它,再去想办法获得它。了解它就要先掌握它的特点。
灵感思维的特点
我们知道灵感的产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着许多偶然性的因素,比如突发性、模糊性、非自觉性等,这些因素都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它所拥有的必然性来为灵感的产生创造条件。
它有哪些必然性呢?有人说“灵感不过是顽强劳动所获得的奖赏”。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还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都是灵感发生的条件。加强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培养各种思维习惯,是灵感产生的基础。这些都是它产生的必然因素。 设计师们可以读读“设计大咖找灵感的方法”。
如何培养灵感思维
它像任何学问一样,都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言的。而灵感的培养对设计师们来说,是职业的敏感与天赋的结合。一旦设计成为了职业,掌握灵感思维都成为了我们一种职业素质。一场话剧,一首瑜伽音乐,现代文学馆的一个“百家讲坛”的讲座,在设计师的眼中都有可能成为灵感源泉,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
触类旁通,厚积薄发
艺术设计工作者,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对专业以外的东西也要适当的了解,像经济、文学、历史、哲学、人文科学等,同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比如音乐、运动、摄影、甚至烹饪美食,甚至是娱乐节目、电影、旅游、游戏等都对灵感的激发有很大的帮助。灵感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用生活来培养我们的灵感。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培养对事物的敏感度。也就是要会用脑子,脑子是个好东西。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出几个怎么办?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说今天去某个网站,觉得设计的不是很舒服,就会思考怎样去设计版面才能让人感觉既引人注意又舒服便利呢:换一种颜色?还是增加一些动态效果?还是增加一些有效地文字指示等等。所以说要多想是很重要的。
有人会觉得长期这么思考下去会很累很累,事实上是不会的,时间长了大脑不仅不会累,反而会越来越灵活,这就会成为一种乐趣,会停不住止不住的去想,不由自主的想。
在条件制约下培养灵感
以上是在平常去修炼的基本功,那么在做具体的某个项目时,在有条件制约的情况下,需要灵感的时候,有时也发现即便平常积累很多,但也有出状况没有灵感,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在这个关键时刻该怎么去激发它呢?这时其实也是一个训练灵感思维的好时机。有时我们会选择先不管它了,转移注意力放松一下,这是一种办法,因为灵感思维有一个类似潜伏期的特点。但这个方法在现实中有时候会受到时间限制,因此,在需要增加时间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迅速的寻找各种其它的方法去激发灵感,获得创意。
做与时俱进的“不老松”
社会在不断的前进发展,作为一名设计师,活到老学到老是很关键的。突破自己与时俱进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设计这个东西发展很快,更新也很速度,往往也能与当前的流行趋势密切结合,一个显然的例子,过去设计师靠的都是手绘的传统方式,而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随着制作技术、印刷方式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出现,解放了对设计形式的束缚,新趋势也会促使新内容的灵感产生。如像素画、动态形象、三维质感形象等。那么我们的灵感也需要在新的平台上进行培养。可以多读读“设计灵感,如何被激发!”
不论是有天赋的人也好,没有天赋的也罢,只要肯下功夫,态度认真,对设计事业有执着的追求就一定能做好设计。灵感始终降临于那些身心处于不断运动状态的人,也只有在有准备的、善于运动它的人那里起到作用,实现其价值。
上一篇:有效学习CAD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