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象
(1)结构硅酮密封胶与玻璃、金属型材粘结力不符合设计要求。
(2)结构硅酮密封胶长时间不凝固。
2、原因分析
(1)施胶环境温、湿度不符合要求。
(2)玻璃龙骨不清洁。
(3)结构胶与玻璃、金属型材不相容。
(4)双组分结构胶混胶配合比不合理,混胶不均匀。
(5)结构胶保管不当,或使用期超过有效期。
3、治理措施
(1)打胶应在封闭、清洁的专用车间内进行,车间内应有空调设备,温、湿环境应符合工艺要求。
(2)使用的结构硅酮密封胶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相容性试验报告,使用的型材、玻璃、双面胶条应与相容性试验报告一致。结构硅酮密封胶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3)混胶机混胶应比例准确,混胶均匀。每班打胶前应采用蝶型试验检查混胶均匀性,采用折断试验检验胶的固化时间:
蝶型试验是将混合好的胶挤在一张白纸上,胶堆直径约20mm,厚15mm,将纸折叠,折叠线通过胶堆中心,然后挤压至3~4mm厚,摊开白纸,可见胶堆形成8字形蝴蝶形。如果打开纸后见胶块有白色斑点、白色条纹,则说明结构胶没有充分混合,不能注胶,一直要到颜色均匀,充分混合,才能注胶。在生产全过程中,都要将蝴蝶试样编号记录;
折断试验亦称胶杯试验,用来检查双组分密封胶与固化剂的配合比例。在一个小杯中装入3/4深度的混合后的胶,插入l根小棒或l根压舌板,每5min抽一次棒,记录每次拔棒时间,一直到胶被扯断为止,此时间称为扯断时间。正常的扯断时间应为20—45min.应调整基剂与固化剂的比例,使扯断时间保持在上述范围内;
不论单组分结构胶还是双组分结构胶,均应留下剥离试验样品和切开试验样品。剥离试验样品是用清洁工序中同样的清洁剂清洁300mmx400mm的铝板或玻璃板,注上截面为15mm×15mm、长为200mm的胶条,准备作剥离试验。切开试验样品则在上述铝板或玻璃板上注上截面为70mm×6mm、长为150mm的胶带,以上两种试件都与板材按同条件养护。
(4)半隐框、隐框幕墙中对玻璃及支撑物的清洁工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把溶剂倒在一块干净布上,用干净布将粘结物表面的尘埃、油渍、霜和其他脏物清除,然后,用第二块干净布将表面擦干;对玻璃槽口可用干净布包裹油灰刀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构件,应在1h内进行密封;当再污染时,应重新清洗。清洗一个构件或一块玻璃,应更换清洁的干布。清洁时不应将擦布放在溶剂里,应将溶剂倾倒在擦布上;使用和储存溶剂,应用干净的容器。
(5)每次混合后开始注胶时,都要记录本批注胶开始的玻璃板材编号;停工时,也要记下最后一块板材的编号。在加工的玻璃板材上,清洁工与注胶工都应留下自己的工号以备查验,工号可用钢印打在铝框边缘。
(6)打胶后玻璃板块应水平静置养护,养护环境应清洁、平整、无振动,环境温度18~28℃,湿度为65%~75%较适宜:
要判断胶的固化程度,可利用混胶时留下的切口试验样品。切口胶体表面如果闪闪发光,非常平滑,说明尚未完全固化;反之切口胶体表面平整,颜色发暗,则说明完全固化,可以搬运。未完全固化的板块不能搬运,以免粘结力下降。经21d达到强度后,可用剥离试验检验其粘结力,试验时拉住胶样品一端,用刀在胶条中间开50mm,再用手拉住切口的胶条向后撕扯,如果沿胶体中撕开,则为合格;反之,如果在基材表面剥离,而胶体未被破坏,则说明粘结力不足,该批材料不合格;
(7)贮胶的房间温度不得过热或过冷,夏季不宜超过27℃。
上一篇:木门油漆涂装工艺根源性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