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果处于持续稳健的经营状态,主要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如果企业的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之间相互背离,或者严重偏离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恶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存在潜在风险,这些异常信息都是识别虚假会计报表的重要线索。查找异常信息,
第一步:要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发展前景、生命周期、市场份额、竞争优势、经营策略,企业资产的规模、构成、质量,企业总体收入、成本、费用,企业各项财务数据、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为查找异常信息提供支持。
第二步:会计报表账项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投资与收益、借款与利息、净利与税负等等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根据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变动的内在规律性,查找账项的异常变动,并结合会计处理方式,审查异常背后的真实原因。
例如:应收账款的异常减少,应收账款周转率严重偏离行业均值,应收账款增长幅度小于销售收入,甚至出现应收账款下降而销售收入增加的背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一是企业信用政策的调整,缩短信用期间;
二是应收账款管理力度加大,回收能力上升;
三是应收账款转入其他科目或记账串户;
四是债务重组;
五是压缩应收账款,如出售、剥离等;
六是虚构交易和收入,虚增货币资金和销售收入却没有同时伪造应收账款,虚增货币资金的同时虚增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较难审计的项目,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同时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或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将虚增的货币资金消化掉。
又如: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存在正比例的关系,二者出现背离,固定资产增加而累计折旧减少,可能的原因有:折旧记账串入别的科目;处置、出售、报废折旧额较大的固定资产,在期末购置大量新的固定资产,因为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出现固定资产增加而累计折旧减少的现象;折旧政策、折旧率、折旧年限发生变化;为了增加当期利润故意少计提折旧。我们必须针对异常信息提出质疑,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上的新举措,进行产能测试,了解企业的折旧政策、折旧率、折旧年限的变化,阅读固定资产购置的决议、批文,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等,判断企业对于异常信息的解释是否合理,严密防范会计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