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国企理财的误区一:“安全第一”变成“安全唯一”


来源:芜湖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18/3/7 10:09:01

国资委对国企的理财监管一直非常严格,主要是控制其对二级市场的投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企业投资二级市场股权高于5%的需要事先到国资委报批;低于5%的需要到国资委报备。”锦江国际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侯儒波表示。同时,对信托和房产等高风险、不可控的项目,也不主张企业进入。

一道道限令对国企的理财思路是有影响的,实际操作中, “安全第一”往往变成了“安全唯一”。“通过银行购买理财等产品成为最常见、最放心的理财方式,虽然其收益率并不一定高。”上海百联集团财务总监吕勇表示。许多国企的财务掌权者普遍热衷于购买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国债,少量涉足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投资为目的参与股票市场的行为非常少见,只有当与企业的资产运作、并购整合行为联系在一起时,才会报批参与。部分信托类产品或房产项目虽然收益率可达8%-10%以上,但由于风险较高,国企更是极少沾边。长期以来,国企理财市场并不活跃。

实际上,企业董事会对理财也有所限制。百联集团董事会就明确规定,集团一年内任何一个时点用来理财的资金不能超过30亿元。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行业的国企都有富余资金做理财,另一方面,有富余资金的产业类企业,也更多地用于再投资,即使有理财行为,也谨慎地找最安全的做。再说,大多数国企的理财收益并未同管理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管理人员做理财操作也没有积极性可言。

理财安全性被过度放大的直接后果,就是不作为或少作为。只要不出错,就能一直高枕无忧;而一旦冒了风险,尝试新的理财方式,反而有可能遭殃。“所以,即使收益率很低,但风险系数小的理财产品或方式照样受国企追捧。” 银河基金市场部总经理吴磊说道。

上一篇:审计通知书是什么?

下一篇:国企理财的误区三:基金理财风险一定高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