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来源:昆山恒企会计培训学校时间:2018/3/7 10:24:02

(一)认识有待提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本单位的发展有国家财政做后盾,且财政部门也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又编制了部门预算,其发展前景如何并不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觉得开展内部审计意义不大,甚至没必要,敷衍了事地组织审计工作也只是应付国家的制度规定。这种领导层的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不仅在机构设置上不健全、缺少制度建设,而且所配备的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远达不到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也不愿意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内部审计的监督完全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二)目标不够明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总体目标而展开,并且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现实往往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从而使其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虽然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解析,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大于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缺乏制度支撑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有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也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这些审计制度在前瞻性、稳定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上有局限性,已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

(四)独立性不够目前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是在本单位领导下开展工作,属于同体监督。在内审过程中肯定会与本单位领导或相关人员利益起冲突,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有的领导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或流于形式。此外,当前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一般应具有财务、会计、统计、审计、法律等多学科知识,而我国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审人员一般为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和审计业务知识,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上一篇: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是什么?

下一篇:专项债券转贷的会计处理

  咨询老师  拨打电话  网上报名